专访丨邬贺铨院士谈网络安全新风险应对: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******
当前,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网络攻击重点,勒索病毒上升为主要威胁,数据安全问题频发。面对这些新的安全风险,各方应该如何应对?
7月2日至3日,以“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”为主题的2022西湖论剑·网络安全大会在杭州、北京两地同步召开。期间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接受光明记者采访时表示,关键基础设施被攻击有各方面原因,比如,一些黑客组织为了经济利益实施勒索,这种状况已经上升为重要安全事件,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。
邬贺铨建言,应对关键基础设施攻击或勒索病毒状况,一方面要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,在这方面,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的制度,如何全面地、认真地执行这些制度要求,是保证关键基础设施安全性的一个前提。
“除了技术手段,还要考虑管理手段。一些关键基础设施本来完全是外网隔离,但由于一些人为操作不慎,导致了在外网上的U盘把木马病毒带到了内网,导致关键基础设施受到攻击破坏。”邬贺铨说。
监制:张宁、李政葳
统筹:王一涵
采访、撰稿:姚坤森、孔繁鑫
摄像、后期:曾震宇
新漫评:冬季疫情恐反弹,美国依然当“鸵鸟”******
据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日前报道,美国正同时应对8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,面临着今冬新一轮新冠肺炎暴发的风险。美国《时代》周刊评论文章指出,政府失败的防疫措施将继续威胁美国民众的生命和健康。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显示,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9700万例,死亡逾106万人。美国政府的不作为,在疫情面前“躺平”,正将民众推向下一次大流行。(蒋鲤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